双擎会铁皮

双擎会铁皮

新出行认证:新出行团队

简介:双擎会会长铁皮

关注10 粉丝787 获赞11012

  • 创作成就
  • 最新
  • 动态
  • 文章
  • 视频
  • 点评
  • 闲置
  • 投票
  • 个人信息
  • 门店优惠
  • 全部
  • 动态· {{circleNum.ins_num}}
  • 文章· {{circleNum.article_num}}
  • 视频· {{circleNum.video_num}}
  • 点评· {{circleNum.remark_num}}
  • 闲置· {{circleNum.sale_num}}
  • 全部
  • {{item.name}}·{{item.contentNum}}

优惠活动

抵扣券

权益礼包

视频 新出行原创

【新年祝福】回顾 2024 展望 2025 铁皮跟你聊聊究竟用 AI 做了些啥

最近几年,每年几乎都有颠覆性变化。就眼前这个例子,在去年同期也就是 2023 年要过渡到 2024 的时候是没办法这样做出一个视频的,但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了,这就是这一年这个领域的进展。我借此向大家介绍一下现在 AI 的发展已经实用到什么程度,大家也可以仔细看看这个视频,去找一下里面哪些画面是 AI 生成的,哪些画面不是 AI 生成的,视频最后也会给大家一个答案。

双擎会铁皮 点赞 6 评论 5
视频 新出行原创

智驾报告|没有 ETC 没有铁牌!华为 ADS4 自动通过收费站

前些日子,也有不少品牌的领航辅助功能可以自动通过高速收费站了,但基本上都是借助 ETC 的条件,而当你的车没有 ETC,甚至连铁牌都还没上的时候,智驾系统能不能自动通过高速收费站呢?前两天我开一台只有临牌的问界 M7 三次通过收费站,其中两次我把过程录下来了,接下来剪这个小视频给大家看一下其中的经历

双擎会铁皮 点赞 8 评论 3

X9 带神秘液体版本的切割车官泄了。增程版在增加发动机和油箱之后仍然保留了后轮转向以及第三排魔变空间这两个鲜明特点,而且纯电续航超过 400 公里,这个整合程度确实很牛。 当然,X9 对于 MPV 的受众群最主要的诉求,满足得不是那么出色,一度企图通过错位去寻找一些原本是 SUV 的受众。但归根结底,对于 MPV 来讲,车厢内的豪华舒适氛围(不一定是奢华,但必须看着摸着感觉到高级)是所有 MPV 受众的刚需,而不仅仅是所谓“商务客户”的刚需,个人花几十万买 MPV 的人其实也都有同样诉求。总所周知,真正意义的 MPV,一向都是便宜的(相对低端)反而很难卖,囊中羞涩的受众都宁可买 SUV 去了,所以 X9 除了这种技术结构优势需要保持之外,看得见摸得到的地方也需要提升才能满足现在 MPV 市场的竞争。

4
双擎会铁皮 点赞 8 评论 1

我已经不记得我发过多少次记录和讨论路上问界小蓝灯的现象,有看我微博的童鞋应该晓得我隔三差五就会发一些这类路上见闻,好像我反反复复在讲这些。 但真的还得再讲,例如今天我贴四张图,也是因为一个市区行程里面,遇到也就六台问界 M 系列居然都是开着小蓝灯的。我就拍到四台,另外两台对向车道飞速而过。这个用户普及比例,是真的难以超越啊。而且对于很多品牌来讲,更是难以接近!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

4
双擎会铁皮 点赞 3 评论 2
视频 新出行原创

深度试驾|老城区用 5 米大六座 SUV 是否便利?腾势 N9 给予的感受

今年是大六座 SUV竞争异常激烈的一年,这类产品对于乘坐舒适性和享受型的配置几乎都拉满,作为乘客来讲肯定是非常享受的。但对于开车来讲,这种大车是不是都能让我们比较轻松呢?前些日子我开着腾势 N9 来到日常我生活的广州老城区,体验了一把猛虎如何嗅蔷薇

双擎会铁皮 点赞 5 评论 2

昨晚看到比亚迪发布全新的汉系列轿车,突然有种审美疲劳的感觉,借此想写几句回忆一下看着迪王崛起这个过程中的个人感受。 现在我都称之为“迪王”了,从销售数据到生产和渠道规模来讲也确实是王者地位。想当初,迪王也有一段长长的日子被人称为“迪几万、迪几万”,不管发布多少新车,来来回回一个月总共也就卖几万台的岁月,四五万、五六万这样徘徊,量级跟眼下零跑理想小米小鹏没啥本质区别。 但在那个时候,目前这个迪王已经默默在下眼前这盘大棋。从产品研发、生产规模到渠道铺设都在布局落实,例如长沙西安等生产基地等等,以至于当 DM-i 推出的时候凭借产品特性优势,产销一同爆发,一跃而起。 - 其实这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跟之前铺垫时期的储备相关,除了刚才说的几个因素外,也包括用户心智的占领。在初期,新能源车或者说电车,很多人第一个国产品牌印象就是比亚迪,附带还有技术特性的印象,例如三电系统的自研优势。而另一个同等拥有光环的当然是特斯拉,并且特斯拉更为高贵,而比亚迪的产品相比之下当然低端不少,但比亚迪就是做新能源车的,这也是刻骨铭心的品牌效应。不完全是因为那个引领者的宣传语,后续谁继续用类似的言语作为口号也很难有实际效果。 - 这个印象很重要,在这个基础上,一旦产能和渠道铺设到位,那就扫清很多思想上的障碍。一般人消费产品所需要的品牌安全感,有了这个印象就属于降纬打击了。因为“这个品牌靠谱”“不会倒闭”,这一点已经碾压无数新势力产品。 - 除了思维障碍外,渠道规模更是很难鱼跃,这些年不止一两个外地车友跟我说,您推荐的那个品牌车型,我们这里没店。但比亚迪不存在这个问题,渠道基本上铺满大江南北,不亚于很多合资品牌,而且随着销量节节攀升,很多经销商主动挤入这个渠道行列,相互良性恶性竞争都出现了。产能也能做到你只要订了,就能很快拿到车,甚至大部分有现车。这些年老调侃比亚迪有多少库存的人,总是没把这个跟实际上险流通量挂钩来看。 产品确实有性价比优势,特别是面向合资车型,然后渠道能堪比甚至超越合资,并且只要你买,就能很快提车,在我家那个三四线城市都有店,而且这个品牌“不会倒闭”。太完美了,所以,就成了迪王,无可厚非。 上面说的是回顾我印象中的称王路径,这也刚好是个人亲历的,包括身边车友的感同身受。话题又转回一开始说的审美疲劳这个问题。 好像确实是有点“疲劳”了,眼下各种品牌刷爆眼球的新品,一个个没想到的特性不断出现。哪怕高贵的特斯拉,虽然性价比比过往已经有明显改善,而且也能拿到不少销量,但在整个市场里面的份额也都没有长足的进步,压根没法出现“我特斯拉一降价,其他不用卖”的情况,比亚迪也慢慢显露这种平台期。再往上的力度感觉不太足。新产品依然不断推出,但除了兆瓦超充外,真的没多少让人亢奋的卖点。 而兆瓦超充这个优点,说实话,因为现在 800V 的普及,哪怕你可以再快一点,但已经不能带来太明显碾压优势,因为 3C 的充电效率已经影响了很多人薅停车费羊毛的习惯,充个电是否需要再快那么一点并没有那么的刚需,所以这个亮点没能继续成为大杀器。对于观望的人来讲,还不如继续观望据说可以碾压目前的固态电池,传闻最快明年就会开始卷这方面了(别用所谓内部消息来杠,通过圈外人士交流还真的很多人在等明年)。 而前面讲到“用户心智”方面的优势,也逐步淡化。就不提更有用户崇拜度的华为小米了,哪怕是蔚来零跑小鹏之流,当很多人每天都反复见到它们的露脸,哪怕嘴上还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真实觉得它们随时完蛋的那种心理威胁已经不存在了。更何况目前卷得如此猛烈的时代,它们的产品都力压无数来自老车企办的新势力品牌,技术实力和前瞻度获得国际认可,它们自己掌握的软硬件底层架构,目前很多国际品牌和国内老牌车企都只能通过外购服务获得。目前很多新时代科技应用的用户心智,迪王是没能获得的,自然谈不上优势。当年在互联网上很多人敬而远之的“迪粉”,自从花粉和米粉出现之后,也都失去过往那种光芒。 所以比亚迪的产品这段日子里面,也只能依赖继续发挥自有供应链优势,发挥产能优势,发挥渠道优势,进一步提供“优惠”,继续成为吞噬老油车市场的主力军。 以上这些,从昨天看到这个“全新”的汉发布,就颇有感触,所以整理一下思路记录下来。或许迪王目前已经默默在布局下一阶段,只不过还没到推出的时候,我这种局外人还不知晓。例如固态电池?或者是高阶 Ai 智驾?这些纯属我目前瞎猜,毕竟当年迪几万的时候同样有不少人质疑它,但其实它在憋大招。或许现在也是 ……… 最后补充一段,全新的汉最令我一眼发现亮点的就是,小蓝灯更为明显了,车尾也有了。这个得赞一个。{:赞02:}{:赞02:}{:赞02:}

9
双擎会铁皮 点赞 11 评论 12

刚才发的动态提及对小鹏增程产品的一些个人看法:https://m.xchuxing.com/ins/976959 现在再聊聊我觉得主角是 Ultra 的话题。 P7+ 和 G6 乃至 G9 都增加了 Ultra 这个 SKU,包括已经有 Ultra 的 G7,以及只有 Ultra 的全新小鹏 P7,Ultra 逐步成为小鹏车型的主流配置,仅仅没有下放到 MONA 这个价格段的车型而已。 其实可以这样讲,这属于全面逐渐在新品上慢慢淡化 Max 车型,就是逐步减少或者叫不再进一步扩大采购英伟达芯片的数量规模,采购也仅局限于 OrinX 了,这个意义蛮大的。 注意,我知道眼下很多 Max 用户看到这个会很敏感,我说的是在新品上淡化,而不代表 Max 车型后续软件更新会被遗弃,毕竟 Max 车型不同于以往的 Pro,Max 本身的能力天花板也很高,能挖掘的潜力还很大,而且还有低价位的 MONA 系列用于进一步渗透市场,所以软件迭代的力度应该会继续持续。 而 Ultra 对于小鹏后续扩大生产线铺开新车型来讲,自主芯片为主导这个优势其实很大的。

双擎会铁皮 点赞 11 评论 12

今天工信部公布的鹏厂新车,其实是不是这几个 Ultra 才是主角呢?而不是增程版本呢? 说实话,我觉得增程版本对于小鹏这个品牌来讲,肯定可以增加一些增量,但我个人对于能大幅提升就不抱有很大期望,毕竟有零跑之前的例子,零跑加了油箱之后增程占比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大。我觉得能考虑小鹏品牌的车子那类人,对油箱这个玩意儿的刚需性就没有某几个友商那么大。 当然,弄个带油箱的希望去抢更多的市场这个肯定是一个方向,能转化多少是多少,肯定有增量,就看最终能拿到多少。但因为品牌其实都有标签属性影响,妄图去大量转化对油箱有刚需的那种海量用户可能没那么容易。我接受我被打脸的机会 {:捂脸:}{:捂脸:}{:捂脸:}

6
双擎会铁皮 点赞 7 评论 7

有些车呢,平时要么没遇到,遇到的话就很大机率亮着蓝灯,到了高速路和城快这种特征路段就更是了。前些日子多次说过问界的车,今天发几张小鹏 G7,刚好今天也遇见一次。后视镜里面看到一台 G7,但从它的正面是没办法看到它是否开着蓝灯的。我跟着同样开蓝灯的问界,G7 从旁边擦身而过,果然是开着小蓝灯的。所以,又一次展现两台开着小蓝灯的车子在我面前并排(图一图二),这种场面最近已经遇见几次了,最近的一次记录在这里:https://www.xchuxing.com/ins/969234 其实,同样几百米内还有一台蓝灯,就是一台理想 L6(图三)。 后面一些图片就是近两天在路上遇见的小蓝灯。 在高快路段遇到上述的几个品牌或车型,开启蓝灯的机率是很大的。

9
双擎会铁皮 点赞 5 评论 2

晚上开车跟着旁边一台开着智驾的岚图,岚图FREE+ 及 ADS 的 LOGO 很清晰。第一次这么仔细观察到岚图的小蓝灯。除了传统的后视镜两侧外,居然是岚图的英文字样发出蓝色灯光哦,这个貌似目前是第一家?

双擎会铁皮 点赞 2

看了昨天上汽大众和卓驭开的燃油车智能化发布会,信誓旦旦宣称燃油车也很智能。 - 但是,肯定有但是的嘛:卓驭双目方案明明可以上城区智驾,却只搞了高快智驾,原因是经过用户调查,有56%用户愿意使用高快智驾,只有13%用户愿意在城区使用智驾。 这个挺有意思的,其实我非常相信这个调查结果,就等于我同样相信当年诺基亚的用户调查称绝大部分用户对触碰手机没有需求一样,数据绝对是真实的。因为我身边很多停留在浅度了解,甚至纯靠看经过平台投其所好推送的小视频来了解智驾的人,全部都有相同的选择。 - 但是,继续有但是哈: 今天先撇开关于用户心智的问题,我们聊另外一个问题,这类朋友有个很大误区,它总觉得所谓“城区智驾”跟“高快智驾”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功能,潜意识是觉得:“高快智驾是比较完美的,在高速上应对所有情况都跟买个城区智驾的体验是完全一样的”,这一点很关键。 而城区智驾不完美,而且城区路况过于复杂,所以从需求上不选择这个功能。 - 但是他们忘记了或者是不晓得:所谓的高快智驾和城区智驾其实不是功能区分,而是能力区分。高快就是一个弱能力的系统,包括它的硬件规格更便宜,就更别提算力和能力那些的讲究。因为底子薄得多,所以是无法处理较复杂情况的。 那么问题来了,高速上就铁定仅有简单的路况????? 其实,仅对高速场景有需求的用户,也照样应该首选城区智驾产品。因为城区智驾在高速上能力更强更安全。 - 更大的问题在于,产生觉得选择高速智驾就够的这类人通常都是毫无智驾使用经验的人,哪怕人驾驾龄几十年,智驾驾龄不到一小时甚至是零。 这类朋友往往是两个极端,要么对智驾毫不信任,要么更容易产生过份信任。选择了高快智驾的人一般也不会是前者吧? 基于他误以为高快智驾本身是一个独立完美的功能,而确实绝大部分路况下也给予了他这种错觉,所以他更谈不上了解什么叫“能力边界”,更谈不上使用的时候把控“能力边界”。而高快智驾“恰好”又是一个实际能力较弱,软硬件水平都无法应对稍微复杂路况的系统,那么一旦高速上出现稍微复杂和不常规的路况 ………… 轻则产生体验后的后悔,重则付出事故的代价。 而所谓城区智驾,则是一个覆盖城区和国道乃至高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路况的综合能力很强的系统,在高速上更能应对各种复杂的路况。 想起当初销售在卖有 PRO 和 MAX 之分的车型时候的对白:我买这个 PRO 就够用了,我就跑高速的时候用用,这个也有高速的自动驾驶 ……… 至于今时今日还拿这种所谓调查来作为产品规划的品牌,那只能“呵呵…”了。

双擎会铁皮 点赞 3 评论 2

话说前两天,在路上前前后后又遇到了一堆小蓝灯,经常在后视镜上凝视着我。图一的两台车更是都开着小蓝灯,灯的款式都一样。我嘛,看了一下自己方向盘上的小蓝灯(图13)

13
双擎会铁皮 点赞 5 评论 1
你已将对方拉黑,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由于用户设置,你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试试换一个关键词搜索吧
已加载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