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最近很多人问我要不要继续等小米YU7,我的答案是没必要等——现在同价位竞品选择太多,YU7的表现并不足以让人值得花时间去等。 先说说设计,YU7看久了很容易审美疲劳;而小米真正的设计巅峰,我认为是SU7和SU7 Ultra。SU7确实借鉴了迈凯伦、保时捷的设计元素,但说它“抄袭”实在不合理——全球车型的轮廓来来去去就那几种,若真算抄袭,保时捷、迈凯伦早该起诉了,也不会让SU7卖到现在这个销量。至于SU7 Ultra,更是在SU7基础上做了升级,加了小包围、极具冲击力的“挖孔”设计,既保留了经典感,又有性能氛围,这才是小米汽车的设计高光。 再看核心的补能体验,YU7的快充参数看着很亮眼,但实际用国网充电桩时,能充到100-200kW的功率都很少。加上它电池容量大,每次补能至少要半小时以上。对比理想I8、I6就很明显,它们能匹配自家的4C、5C超充桩,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补能,速度比YU7快一倍,这种效率带来的体验差距,用过的人都知道有多明显。 更让我在意的是音响表现,这几乎是小米一贯的短板。小米特别喜欢涉足音箱类产品,不管是车载音响还是自家的多媒体智能音箱,实际表现都很普通。就拿YU7来说,它的车载音响只能算“听个响”,音质素质偏低,低频浑浊、高频细节不足,声场也比较窄,和同价位搭载专业品牌音响的竞品差距明显。甚至连它的头枕音响都有槽点,音量调节极不细腻,1%音量直接静音,2%音量又过大,还存在声音刺耳、割裂感强的问题。至于小米的多媒体音箱,也多是“智能优先、音质次之”的定位,追求Hi-Fi体验的用户基本不会考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常布局音频领域的品牌做出的产品。 而且选新能源车,不能只看小米“堆料足”的表面功夫,更要关注续航、补能、智能辅助驾驶、空间、品牌这几个核心点。YU7在补能、音响上有明显短板,设计又易审美疲劳,38万左右的落地价里,比它综合表现好的竞品一大把。所以真没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如果不是非小米不选,完全可以看看其他车型;就算偏爱小米,也可以等等后续的新款,没必要执着于现在的YU7。 智能辅助驾驶我就不说了,而且很多的所谓车友会会长,小心。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内容{{ eyes_only ? '公开' : '仅自己' }}可见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 feature?'撤销':'进' }}精选库
  •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