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在用户企业买车,是一种什么体验? 22年买的nt1.2平台es8,属于不懂车、“49年入国军”的车主。 买车前线下线上都调研过。主要集中在三个品牌三辆车上: 1. 谁都绕不过去的tesla标准版model y,31w 2. 理想one或L9,35.8w起 3. 蔚来es8/es7,49.8w 线上调研结果是: tesla,无敌; 理想,牛b; 蔚来,倒闭。 线下,蔚来老车主给耐心讲解了2个小时, 解除了我们很多疑惑,最后在nt1.2 的es8/es6和nt2.0的et7/es7当中选了es8。 事后看,es8是最均衡的选择。 如果当时买了model y(工科生无抵抗力),会踩到23年8月降价5万的大雷; 如果当时买了理想one(试驾印象挺好),1年后会直接停产; 买了es8后,23年有过一次降10万的风波,比tesla还夸张,但蔚来胜在价格高,计划长期用车,且有各类权益,用车周期越长越划算。所以损失感没有特别强。 作为nt1.2平台车主其实有个好处, 就是见证了蔚来由私域经营向公共经营的过度。 那种有求必应、用户利益至上的企业行为,深深打动了我。但这种优质的用车体验,却与彼时铺天盖地的倒闭言论格格不入,确实也令人感到担忧。 自我怀疑,就是大堤角落的蚁穴。 蔚来的车降价了,蔚来的股票下跌了,蔚来倒闭的证据链似乎连起来了。 也许,绝境才能逢生。 我慢慢发现,一年时间里,蔚来的换电站数量从1300增加到2300座,很多原来去过但没有充换电站的地方,也都建了站,最典型的就是青海的孤独星际酒店。 如果,一家企业真的陷入经营困难,那怎么可能还会大规模建这么多充换电站? 那些看似显然的网络爆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生意? 事情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干出来的。 个体不认同,并不代表群体不认同。群体不认同,不代表事情本身不正确。一切还是要以实践检验为准。 逐渐地,我也开始客观地看待这家公司: 它的产品设计,是那么的光鲜亮丽, 它的用车服务,是那么的周全体贴, 它的技术研发,是那么的坚定投入, 同时, 它的营销宣发,总是感觉差强人意, 它的产品定义,总是强调专业主义, 它的销量交付,总是那么平淡如水。 也许,是斌哥与各个团队的真诚与努力, 是敢于承认问题并直面吐槽车主的勇气, 才是我坚定看好蔚来的核心原因。 如果只看到全新es8超低预售价时全场异口同声“斌神”的呐喊, 是多少车主和投资者网上被喷,线下被疑的不甘,是更是诸位隐忍3年的呐喊。 用户与创业车企,同享乐易,共患难难。 作为nt1.2车主,挺羡慕nt3.0的车主, 但作为老车主,也会一直支持蔚来, 并看好它能够也必然会向好发展。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内容{{ eyes_only ? '公开' : '仅自己' }}可见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feature?'撤销':'进'}}精选库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