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聊一下理想和i8】 终于腾出时间可以小小的聊一下理想了。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想写了,主要内容是理想今年的破局点在哪里。后来听说了内部进行的一些人员调整,我估摸着很难抓住了,于是就咕咕了。次要原因是我真的懒() 现在来看,幸好没写。 我总觉得今年是理想往后三年里最顺的一年了。。虽然很明显远远没有达到李想本人对于自己品牌应该在中国市场上达到的销量预期,但从李想本人还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出去找工作的情况来看,大概也是觉得如今的成绩也还算差强人意吧哈哈。 I8这个东西我觉得给小米会卖爆,但是给现在的理想估计挺难的。家庭SUV最大的一个卖点就是空间。在普遍小空间的时候,吹大空间带来的家庭体验是没有问题的,感受特别直观特别强。但如今这个市场,当零跑,当吉利银河把大尺寸SUV卖到20万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说理想凭借着先发优势和仍然独特且精准的对用户需求的把控,以及在产品定义上和组织架构上的实质性领先,仍然牢牢的占据了一份高价位段的家庭用户市场。但理想其实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回答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需要一台纯电的家用SUV?】 从这个方面来说,理想纯电的路子和其他的一些企业都不太一样。其他家需要回答的是: 【我的产品比起别家好在哪里?我的产品到底怎么样?请你们都来买我的产品吧!】 但理想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我为什么不去买L9?我凭什么要放弃L6和L9去买你的I6和I8??】 如果说理想他能不能支撑起目标的价位,我觉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它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在对应价位段上确实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既定且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认可度。这是理想在家用SUV市场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 但问题是理想能拿什么在我既定客群里面凭空变出来这么大范围的一个群体愿意选择我自身品牌的纯电产品? 在我看来理想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一个客群积累了。 去年mega发布的时候,其实还是有这个窗口和市场潜力在的。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是,在理想几十万的既定保有量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使用了增程之后,发现自己其实绝大多数时候根本不需要那个油箱,比起增程,纯电可能是更加适合自己的产品形态。 有多少增程车的用户是一年都加不了两箱油的?太多了。 当时市面上的增程车普遍处在实际用户觉得纯电里程不够的同时油箱还积灰的情况。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你去推纯电其实是有一个市场窗口和既定的对应的用户群体在的。 但时至今日,40度,50度,甚至60多度电池的增程车都已经在铺开了。对于上述这一部分的群体来说,纯电里程带来的城市通勤的焦虑和不便已经极大程度的得到了缓解。 所以在去年的那个窗口期里,理想纯电最大的市场逻辑和既定客群的支撑,时至今日已经相当程度上是不复存在的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不明白理想的纯电要怎么做才能一定程度上延续l系列在过去几年取得的品牌和市场的势能? 我其实丝毫不怀疑理想有这个潜力再次贡献出教科书级的一战。 从理想ONE到理想L9再到L6,理想用事实证明了他有极强的市场需求洞察能力和营销水平可以把自身产品的优势以很低的成本传递给真实的消费群体,并且高效的转化为实际的购买意愿和白花花的银子。 在我看来,去年mega最大的失败点,恰恰就是如今I8要成功的关键点。今年mega home的整体方案和产品上都可以看到团队在操盘上的针对性补强,目前来看也取得了比较正向的市场反馈。 但经过了mega这么大的滑铁卢之后,如今的理想是否仍然能够把这关键的一仗给打好?我非常的期待。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内容{{ eyes_only ? '公开' : '仅自己' }}可见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feature?'撤销':'进'}}精选库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