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社区推荐
管理
自驾游之婺源记游:烟火深处的古调
文章

婺源,是我这次自驾游的第一站,却没想到,最后才想起写它。

9月17日,我从桐庐启程。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浙西的丘陵在晨雾里洇成水墨。行至婺源地界,似乎可以闻到空气里浮着新碾皇菊的清苦,还有一丝丝的烟火气。路旁,已经有些许人家开始了晒秋,路边竹匾里晾着红辣椒,艳得似是要把秋阳都腌进褶皱里。

案板上牛骨熬的汤锅咕嘟作响,这是当地有名的樊氏牛骨粉。老板娘麻利地捞起粉条,抓起花生、黄瓜丝,似乎还有点酸笋的味道。瓷碗磕在托盘上的脆响,惊醒了檐角悬着的蛛网。这粉里沉淀着三百年徽商走街串巷的况味——辣得通透却不呛喉。

华灯初上,暮色四合时,我们才打了车前往在婺源想逛的第一个景点:弦高古城。毕竟听说那里特别难停车,却没想等到了地方,发现竟是就在我们住宿酒店的不远处。

古城此时还在试运营的时候,没有门票。褪去白昼的静谧,青石拱桥旁的广场上,二十余盏鱼灯在游客及村民手中次第亮起,红红的火光,印着周围游客的笑颜。

“摸一摸鱼头,一生不愁;摸一摸鱼身,富贵随身,摸一摸鱼尾,好运常随!”主持人的声音在广场上想着,引得周围的游客都抢着去摸那鱼灯。我和妻子更胆子大些,不仅在游行时候直接问游行人要了鱼灯拍了照,在鱼灯游行后,更是摸到了鱼灯灯放置处,好好挨个摸了个遍。

忽闻鼓点骤起,唔,非遗的火壶表演已经开始了。只看那人手持铜壶凌空画弧,飞溅的壶中星火绽成黑夜中的金菊。这让我念及《废都》里庄之蝶看皮影戏的痴态——千年民俗从未真正远去,只是换了更璀璨的载体。巷陌深处飘来的闪光,远远可以看到汉服少女举着自拍杆与雕花窗棂合影,古今光影在此重叠。

围观人群中,也有孩童想去追逐着飘落的火星,却被父母死死捏住手腕,不让乱跑。忽见表演者将铜壶凌空倒转,壶嘴喷出的火舌竟在半空凝成凤凰尾翎,然后化作星点落下,洋洋洒洒,不见踪迹,好似生命的璀璨瞬间,然后消逝。让人轻叹,这不知传承多少年的原始的技艺里,却藏着生灭的哲学。火光映着斑驳的砖墙,恍惚间,周遭的叫好声已是惊碎了满地月光。

从浙江出来之后,这第一站婺源,便教会了我慢下来的智慧。那些穿梭在古巷的鱼灯,飘荡在夜空的火壶,乃至一碗粉里浮沉的辣油,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真正的人生,永远不在那三寸见方的格子间里。

人啊,终究还是适合呆在没有屋顶的地方。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内容{{ eyes_only ? '公开' : '仅自己' }}可见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feature?'撤销':'进'}}精选库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