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深度转型的今天,安全始终是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迭代,对于电池、智驾、车身、驾驶等安全维度的要求愈发严苛。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之间找到完美平衡,成为每一家车企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始终将安全置于产品研发的核心位置。在不断突破电池技术、智能网联领域的同时,也同样在思考如何在创新驱动形式下坚守「安全堡垒」。
带着这个议题,我们走进了位于江苏盐城的中汽研汽车试验场,与工程师团队深入对话,体验腾势 N8L 在210km/h 的极限工况下的鱼钩测试, 这次就来带大家看看腾势是如何诠释「安全豪华」的。
一、腾势为什么死磕鱼钩测试?
相信大家最近在网络上都频频看到「鱼钩测试」,智己 LS6、腾势 N9,甚至是吉利星愿这台小车也都参与进这场挑战当中。其中腾势 N9 还创下了 210km/h 的世界纪录,让人看着不明觉厉。
那么相信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疑问?什么是鱼钩测试?那为什么腾势死磕鱼钩测试?
鱼钩测试,因其测试中车辆行驶路线的形状和鱼钩相似而得名,最早由美国 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于 2004 年提出并进行开展。
鱼钩测试的目的是模拟车辆在一侧两个车轮离开路面开到路肩上后驾驶员在表现慌张情形下尽力使车辆回到正常行驶轨道的情况。如果在此测试中,两个内侧车轮均离开地面 2 英寸(5.08cm)或更多,那么这辆车就会认定为有翻车的可能性。
鱼钩测试主要用来考量车辆的翻车抵抗能力及静态稳定性系数,也可以理解为测试车辆的操控稳定和隐形的主动安全性能。其中包括车辆的动力(传递的直接)、操控调校、车身刚性、底盘、轮胎、主动安全配置(ESP、VSC)等等的综合测试。
可能有人会问鱼钩测试和麋鹿测试有什么异同?
其实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对车辆操控及主动安全性能的测验,但麋鹿测试的目的是找到车辆在紧急避障时,濒临失控的极限车速,测试过程中的极限工况一般为侧滑,而鱼钩测试则是侧翻。
而且更重要的是,鱼钩测试要比麋鹿测试更加复杂,所考量的车辆性能也更加接近极限。所以网友形容,如果麋鹿测试比作高考,那么鱼钩测试则是顶级技能证书的认证。
二、鱼钩测试现场——腾势 N8L 与 N9 同一级安全?
测试当天天气并不算理想,淅淅沥沥的小雨持续不停,导致测试场地路面湿滑 —— 这无疑为腾势 N8L 的鱼钩测试增加了不少挑战难度。
受湿滑路面影响,此次腾势 N8L 鱼钩测试展示环节的时速也降至了 160km/h。测试全程均由转向机器人完成,它能精准执行方向盘的多次急转动作:先向左或向右以 720°/s 的速度转动 270°,随后再以相同速度转动 540°,整套动作完成后,鱼钩测试即告结束。
从视觉效果来看,测试过程相当极限。尽管测试区域与参观区有一定距离,但仍能清晰听到转向时轮胎发出的尖锐摩擦声 —— 足见转向反作用力之强。
虽然此次体验的时速只有 160km/h,但在上午场次的测试中,腾势 N8L 也是以与腾势 N9 相同的 210km/h 时速通过鱼钩测试。从测试视频中能清晰看到,腾势 N8L 的表现可用一个字概括 ——“稳”!只可惜没能亲临现场,见证这一世界级的表现。
视频上传成功
视频上传成功
随后便到了我们的试乘环节。为保障安全,试乘时的鱼钩测试时速进一步降至 140km/h,即便如此,这个时速对于日常驾驶而言已足够极限。
因此我全程全副武装,戴好头盔参与试乘,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车辆缓缓提速,我的紧张感也随之加剧;直到转向机器人精准且快速地完成两次急转后,心中的紧张才渐渐消散。
实际车身摆动幅度远小于预期,侧倾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没有明显甩动感。仿佛腾势 N8L 在无声地传递一个信号:“这点时速,小菜一碟”。
视频上传成功
除了鱼钩测试,此次腾势 N8L 还进行了高速紧急避让测试,其形式与麋鹿测试颇为相似 —— 测试时速设定在 100-110km/h,车辆需完成两次快速紧急转向动作。
实际体验,腾势 N8L 依旧以平稳姿态顺利通过,坐在车内的我也没有产生明显的惊慌感。不得不说,此次体验腾势 N8L 的鱼钩测试与紧急避让测试,最直观的感受可用一句话概括 ——“稳如磐石”。
视频上传成功
三、安全背后的技术拆解
豪华有价,安全无价。腾势 N8L 虽然比腾势 N9 低上一级,更多主打家庭出行场景。但是在安全性能上,N8L 与 N9 处于同一水准,都有着智电融合整车智能构架,集成控制易三方分布式驱动、后轮转向和云辇-A 悬架加持。
1、易三方三电机:多维度的 “动力稳压器”
很多人误以为易三方只是简单的三电机,就是为了圆规掉头、蟹行模式这类炫技功能而生。但实际上,易三方的核心价值在于动态控制领域,其技术逻辑围绕 “精准控车” 展开:
先说说最主要的三电机独立驱动——前轴单电机+后轴双电机的布局,这一结构能实现对每个车轮 ±100% 的扭矩矢量分配,让车辆具备更强的车身姿态调整能力。
以此次鱼钩测试为例:当系统检测到车辆有侧倾趋势时,会通过后轮双电机施加 “反向横摆力矩” 来抵消风险 —— 比如车辆向左急转时,右后轮电机会主动输出负扭矩,左后轮电机则同步增加正扭矩,通过力矩平衡从源头抑制侧翻。
其次是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技术——配备 2 个解耦的转向机,可实现最大 20° 的后轮转向角度,让两个后轮能灵活做出 “内八”“外八” 动作。
这一设计大幅提升了车辆的操控灵活性 —— 即便腾势 N8L 车身长度达 5.2 米,转弯半径也能缩小至 4.62 米,媲美一些 A0 级小车,在狭窄路段掉头、停车时更便捷。
而在鱼钩测试的 “反打方向” 阶段,后轮转向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了整车力流方向,从几何层面优化动力学响应,通过动态调整转向角度帮助车辆快速回正轨迹,避免失控。
支撑这些动态控制能力的,还有一项 “核心中枢技术”—— VMC 整车运动控制技术 。其核心是对电机、转向、制动等系统的 “精准快速协同控制”:VMC 会实时采集横摆角速度、侧倾角、轮胎附着力等车辆运动数据,同步协调驱动、制动、转向、悬架四大系统动作。
比如当传感器检测到侧倾风险时,VMC 能在 20 毫秒内完成扭矩分配调整、悬架刚度增强、制动压力分配等一系列操作,响应速度远超人类反应极限,确保车辆在极端工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2、云辇-A:会 “读路” 的智能底盘
如果说易三方三电机是车辆的 “动力大脑”,那云辇 - A 就是 “底盘神经”—— 它负责将动力指令转化为精准的路面适配动作,核心优势在于 “实时响应”与“提前预判”:
云辇-A 通过双腔空气悬架与 CDC 系统的协同 ,实现 “刚度、阻尼、高度” 三重维度的毫秒级响应。比如遇到颠簸路面时,悬架能快速降低阻尼以吸收震动;遇到急转向时,又能瞬间提升刚度以支撑车身,让底盘始终适配路况变化。
在鱼钩测试中,云辇-A 的作用同样关键:当系统感知到驾驶员急打方向、车身出现侧倾趋势时,会立即调整外侧悬架的刚度与阻尼 —— 通过增强外侧悬架的支撑力,快速抑制侧倾幅度,确保四轮始终紧贴地面(避免因车轮离地导致的抓地力流失),为后续操控保留足够安全余量。
此外,云辇 - A 还搭载“路面预瞄 2.0 技术”:通过前置摄像头扫描前方 15 米内的路面,提前识别路面摩擦系数(如冰雪路段、积水路段)、起伏坡度等信息,为悬架系统提供 “预判数据”。
这意味着车辆在到达复杂路况前,底盘就已完成悬架参数调整 —— 比如提前降低悬架高度以提升高速稳定性,或增大阻尼以应对坑洼,既提升了行驶安全性,也优化了乘坐舒适性。
3、车身结构:3 吨级车型的 “抗扭骨架”
要支撑 210km/h 的极限行驶状态,以及应对鱼钩测试等极端工况,车身的 “基础素质” 至关重要 —— 腾势 N8L 通过 “高强度车身 + 低重心设计”,为动态安全筑牢根基:
首先腾势 N8L 的车身采用 80% 以上的高强度钢打造,且在 A 柱、门槛、底盘纵梁等关键承力区域,使用了强度达 2000MPa 的热成型钢。
这一结构能大幅提升车身抗扭刚度,减少极端工况下的车身形变,为车内成员保留足够生存空间,同时也为动态操控提供稳定基础。
其次腾势 N8L 还通过 CTB 3.0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将电池包集成于车身底部 —— 这一设计让整车重心降至 720mm,比同级别 SUV 平均水平低 8%。
同时配合接近 50:50 的前后轴荷比,使车辆四轮的抓地力分布更均匀,大幅拓宽了 “安全行驶边界”,比如在高速过弯时,更低的重心能减少离心力带来的侧倾趋势,降低轮胎打滑风险。
作者结语 ... /
腾势 N8L 的测试成绩引发了一个思考:家用 SUV 是否需要如此极致的安全性能?在与产品经理的交流中我得到答案:“高速避让的生死差距往往只有 0.1 秒,安全永远没有上限。”
确实,31.98 万起的价格之下,腾势 N8L 在豪华感上比不上 N9,但在安全冗余上与 N9 相同——直接拉满:从 210km/h 鱼钩测试到 180km/h 爆胎控制,这些看似 “超纲” 的性能,实则是对家庭出行最实在的保障。
测试结束时,看着夕阳下的腾势 N8L,我突然想到:那些在极端场景下拯救生命的技术,同样在日常出行中提供着细腻的舒适感。这或许就是腾势对 “安全是最大豪华” 的最好诠释。


积分赞赏人员
添加咨询车型
新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