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新出行图文详解 113期:全方位深度体验理想 i6
新出行原创 · 精品文章

用 7 字辈产品逻辑来打造 6 字辈的理想 i6。

在早期保密看车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我曾先后看过理想 i8 和理想 i6 这两款车型,但两款车型给我的感受有点不一样。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理想有 i6 后可以没 i7,但有 i8 后依然可以有 i9」 ”。

随着保密协议的解除,我也可以好好的和大家聊一聊理想 i6 这款产品了,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深度的聊一聊理想 i6 。

目录

  1. 快速了解理想 i6
  2. 外观设计
  3. 内饰内饰
  4. 储物及乘坐空间
  5. 动力、续航及悬架
  6. 动态驾驶感受
  7. 能耗小测试
  8. 5C 超充测试
  9. VLA 辅助驾驶体验
  10. 对比智界R7/小米 YU7/Model Y

一、快速了解理想 i6

1 、理想 i6 卖多少钱?

答:理想 i6 售价 24.98 万起,四驱选装加 2 万(赠送 21 英寸轮毂)、后排娱乐屏选装加 1 万、铂金音响选装 0.5 万,首销期内免费送的是双腔空气悬架、电吸门和冰箱。

2 、理想 i6 尺寸、定位怎样?

答:理想 i6 的定位是纯电 5 座 SUV ,新车长宽高分别是 4950*1935*1655mm,轴距为 3000mm ,竞品包括小米 YU7 、特斯拉 Model Y 和智界 R7。

3 、理想 i6 内饰和理想 i8 有什么不同?

答:整体内饰设计上,理想 i6 采用了和 i8 统一的设计语言,这已经是理想最新一套设计语言。不过,理想 i6 前排用上了面积更大的化妆镜。

4 、理想 i6 有前备箱和后备箱深坑吗?

答:有,前备箱可以放下 20 英寸登机箱;后备箱深坑也有。另外,前备箱开启方式也可以通过双击 LOGO 处开启,但不是电动开/关,也不支持电动吸合。

二、外观设计 纯电原生架构设计

快速了解完理想 i6 之后,接下来我们还是从常规的外观开始慢慢聊起。

做为理想 i 系列第二款车型,新车延续了理想 i8 的外观造型设计。从理想汽车的角度,这个造型设计是兼顾了风阻、空间和续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

外观颜色方面,这一次理想 i6 将提供珍珠白、外星银、黑武士、小灰鲨和云朵黄五种外观颜色。

其中宇宙拿铁为理想 i6 的特殊色,实车会有一点奶油黄的那种感觉,淡淡的,我个人挺推荐选这个颜色,看起来更有个性也更鲜活。

细节方面,封闭式前脸,前脸下方依然是主动式进气格栅。

车牌上方则是 360 度全景影像前摄像头,配合外后视镜和尾部摄像头,理想 i6 的 360 度全景影像画面清晰度不用担心。

这一次理想 i6 还新增了环视极窄空间泊车辅助,可以实现俯瞰视角,在一些极窄车位会看的更清楚。

全系标配的 ATL 头顶式激光雷达,搭配 Thor-U 芯片,辅助驾驶的功能体验我们后面再聊。

标配 Thor-U 激光雷达

侧面造型,理想 i6 和 i8 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最主要的差异就是 C 柱往后的位置。

理想 i6 不用像 i8 那样考虑第三排头部空间,所以 i6 的 C 柱往后下溜的会更明显,这样整车姿态看起来会更运动。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是 4950*1935*1655mm ,轴距为 3000mm 。这台车尺寸还是比较克制的,特别是宽度控制在了 1935mm 。

细节方面, 20 和 21 英寸两种轮毂,两种轮毂尺寸不影响续航成绩。实拍车 21 英寸轮毂配的是 265/45 R21 尺寸规格的轮胎。

实拍车为 21 英寸轮毂

另外,从实拍车可以看到理想 i6 车身 1 姿态还是比较低的,因为这一次理想 i6 同样是提供了双腔空气悬架。选装空气悬架后可以实现向下 25mm 降低以及向上 20mm 和 40mm 的升高。

空气悬架标准状态

隐藏式门把手这些和理想其他车型都是一样的,不过这一次理想 i6 也会有电吸门配置,这配置同样是 L6 没有的,包括电动关闭充电口盖。

隐藏式门把手
电动开合的充电口盖

尾部造型方面,比较有层次感的设计,也是大家觉得这车最像 SUV 的地方。另外,这一次理想 i6 尾部两侧有明显的“宽体”设计,尾部看起来确实很不错。

一体式尾灯,上方是分段式刹车灯,里面是超大隐藏式雨刮器。

另外,高位刹车灯中间则是流媒体后摄像头和 ADAS 辅助驾驶摄像头。

流媒体内后视镜,不选装就是装饰

除此之外,这一次理想 i6 还是理想汽车首次提供原厂拖车钩选装的车型,选装拖车钩后可以最大拖拽 500kg , Z 向承重 50kg 。

后续理想汽车商城也会上架和 YAKIMA 联合定制的官方自行车拖架,可以实现转向灯等信号同步、原厂 UI 关联,也会保留 LCC 。

所以理想 i6 外观设计就是延续了 i8 的设计理念,整体风格非常一致,但针对不同的车型也做出了不同的设计调整,特别是 C 柱往后的下溜部分。

三、内饰设计 i8 同款座椅材质

内饰方面,理想 i6 内饰造型设计和用料也是延续了理想 i8 的设计和用料,均属于最新一代设计语言,包括环保式 IP 台,但也有一点不一样。

内饰颜色方面,这一次理想 i6 依然会提供白色、灰棕色和橙黄色三种内饰颜色,我个人还是推荐白色和灰棕色多一些。

细节配置上,我们熟悉的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握感就不用担心了。另外,方向盘的配色是和内饰配色一样的,白色就是白色方向盘。

方向盘按键、方向盘屏幕以及前方 HUD 均保持一致,但这一次理想 i6 针对主 / 副化妆镜做了升级,面积更大了。

硬件不变的中控 + 副驾娱乐屏,不过软件有所升级,新增了宠物模式、仅针对主驾解锁、汽水音乐车载首发、极空间和小宇宙等等。

和理想 i8 同款的电动隐藏出风口,调节风向范围我觉得挺好的。

电动出风口

隐藏空调出风口下方则是手机无线充电和带有限位器的杯架,杯架后方依然是双开门的扶手储物空间。

双手机无线充电
带有限位器杯架

座椅配置上,这一次理想 i6 也用上了理想 i8 的同款座椅,比较大大侧翼支撑让不同体型大人乘坐起来都有不错的舒适性。

第二代座椅,理想 i8 同款
巨大侧翼支撑,包裹性很好

这一次理想 i6 前排两个座椅支撑坐垫向上抬起 11 度,类似无腿托的准零重力座椅。但我个人更希望升级为副驾带有独立腿托的零重力座椅,这样的话对于上班族午休更舒服。

两种不同坐垫高度对比

座椅配置上,这一次理想 i6 依然是前排座椅通风 / 加热和十点按摩,二排座椅则是两座通风、三座加热,不带座椅按摩。

不过理想 i6 二排座椅这一次提供了之前在 L7 上出现的右后皇后座,副驾后方的脚托可以通过电动调节,配合比较宽大的扶手,进一步满足你的乘坐舒适性。

二排皇后座

这一次理想 i6 二排靠背角度也是支持电动调节,躺角是 115-125 度,调节范围 10 度。从实测座椅尺寸来看,乘坐起来也不会有小板凳情况,具体空间表现我们在后面再细聊。

同时,实拍车提供 8.8L 冷暖箱,而且无论是在四驱版还是两驱版我都有看到这个冷暖箱配置出现。

二排 8.8L 冷暖箱

这一次理想 i6 还首次提供后排娱乐吸顶屏选装,用的也是理想 MEGA Home 同款的 21.4 英寸大屏,观看效果和距离把控的也不错。

21.4 英寸后排大屏和商城后续上线的小桌板

而且这一次理想 i6 二排车窗还用上了原厂手动物理遮阳帘。

二排车窗手动物理遮阳帘

如果你不选这个 21.4 英寸的后排娱乐屏,那头顶就是一块大玻璃,这一次理想 i6 全车玻璃面具达到了 6.76 平方米,视野和通透感确实很好。

全景天幕玻璃

这一次理想 i6 整体内饰设计和 i8 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很多配置给的确实是曾经在自己 7 字辈上才能看到的,包括前排双准零重力座椅、后排吸顶娱乐屏、二排皇后座、车窗物理遮阳帘等等。

四、储物及乘坐空间

储物空间方面,这一次理想 i6 可以说是把大家想要的都给了,前备箱、较大的后备箱、后备箱深坑都有。

首先是前备箱,这一次理想 i6 成为了理想汽车首款带有前备箱的车型,打卡方式可以通过双巧前机盖 LOGO 处。

遗憾的是,理想 i6 前备箱不是电动开/关,也不支持电动吸合,需要手动按压机盖自己关闭。

视频上传成功

前备箱开关演示

前备箱空间方面,实测可以放下一个 20 英寸的登机箱以及一个小的背包,实用性还是可以的。

这一次后备箱空间也不错,常规状态下纵深在 109-110cm 左右,放倒二排座椅,从座椅前沿到尾部纵深也有 174.5cm 。

在这个常规状态下就很不错的后备箱空间之下,这一次 i6 还首次提供深坑储物空间,之前保密看车的时候里面可以放下婴儿车和儿童滑板车,很实用。

其他常规的门板储物空间、杯架下方的储物空间、副驾手套箱都有。

前门板储物空间
杯架下方储物空间

其次就是乘坐空间,身高 180cm 体重 75kg 的我将前排座椅调整至我的驾驶位置且座椅最低,这时候头部空间两拳多,保证前排座椅不动去的后排。

身高 180cm 体重 75kg

此时后排腿部空间三拳多(实测在 29cm 左右),头部空间在靠背角度最靠后的状态下是一拳,靠背前调相对直一点的话头部空间一拳四指左右。

身高 180cm 体重 75kg

所以空间方面,这一次理想 i6 证明了自己这套外观造型设计真的是兼顾了大空间。为了有更好的参考,我也把大家熟悉的几款“同级别”车型空间列出来给大家参考。

身高 180cm、体重 75kg 的我在理想 i6、小米 YU7、特斯拉 Model Y 和智界 R7 上,前排座椅调至前后合适且座椅最低状态下,头部空间都在两拳以上。

保证前排座椅不动去到第二排,四款车型二排靠背角度均支持电动调节,但在舒适性配置上只有智界 R7 二排提供座椅按摩。空间方面,理想 i6 腿部空间三拳、智界 R7 两拳多。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理想 i6 的乘坐空间表现确实可以,其次是智界 R7 和小米 YU7,这三款车型乘坐舒适性都远超特斯拉 Model Y。

五、动力、续航及悬架

动力及续航方面,这一次理想 i6 将打破“原则”首次提供单电机版本的车型,所以 i6 会提供四驱和两驱不同版本。

两驱版搭载的则是 250kW 的后驱动电机;四驱版则是前 150kW 后 250kW 的驱动电机,四驱的 0-100km/h 加速成绩为 4.5s 。

电池配置上,这一次理想 i6 将只提供一种规格的电池包,也就是 87.3kW 的 5C 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有宁德时代和欣旺达。

悬架配置上,理想 i6 采用的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标配 CDC 可变阻尼减震器,但双腔空悬就需要选装了。

另外,理想 i6 的转弯直径为 11.7 米,相比于特斯拉 Model Y 的 12.13 米来说, i6 的转弯直径也会更小一些。

六、主观动态驾驶 舒适依然是主方向

聊完静态体验的内容后,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理想 i6 开起来的感受。

先说结果,这一次我们道路试驾开的是后驱版本,后驱版理想 i6 开起来的感受依然是在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去追求运动,灵活、好开且非常安静。

做为理想 L6 的车主,同时在试驾理想 i6 之前我又长距离开了理想 i8 去自驾游,所以对于理想 L 系列和 i 系列都比较熟悉。

坐进理想 i6 的车内依然是这种熟悉的感觉,不过这一次理想 i6 开起来的感受又有点不一样。

首先是坐姿,理想 i6 坐姿表现和 i8 类似,都是不像 SUV 的高坐姿,把座椅调到最低后,夸张的说它甚至有点纯电轿车的感觉,低坐姿配合包裹性不错的座椅,开起来确实更爽。

其次是尺寸更小了,理想 i6 做为理想汽车量产家族里最小的一台车,在城市道路中开起来压力明显小了很多,相对较窄的车身也让你在车道居中和穿行小路上压力没那么大。

除了开起来灵活外, i6 在静谧性上也给我和我同事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真的超级安静,城市快速路 80km/h 左右巡航时,车内给我们一种 40km/h 左右的感觉。

这一次理想 i6 在静谧性方面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可以说是直接抄了理想 MEGA 的作业,门板三条完整密封条、 RNC 主动降噪都用上了。

悬架配置上,我们道路试驾的后驱版依然是配有双腔空气悬架和 CDC 可变阻尼减震器,这次也用上了 4 个液压衬套,这套悬架的调校在我开起来属于是保留了理想的舒适特色,同时尽可能的追求运动。

另外针对理想 i6 的的 CDC 软件调校也有一点不一样,在 i8 是尽可能的保持在一条线上,来到 i6 上则更灵敏。但实际体验下来大方向还是偏舒适,这个调校我觉得没什么问题,符合这台车的定位。

动力方面,做为理想汽车首款量产单电机车型,很多小伙伴可能会好奇单电机版的理想 i6 动力够不够用,从实际体验来说完全够用。

在节能模式下动力输出会相对平顺、延迟,但切到运动后动力响应会更快,如果还不够就可以调节到高性能模式,这时候动力输出响应超级快且有非常明显的推背感,夸张的说有点不像单电机版。

所以如果你不是北方用户,不需要要面对可能出现的雨雪天气,那我觉得单电机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兼顾了能耗、售价。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场地里体验了理想 i6 的四驱版,场地里主要体验的项目有高速双并线、 60km/h 的飞坡、不同的减速带等等。

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还是高速双并线项目,基于 3888-1 标准理想 i6 高速双并线最高车速可以做到 130km/h ,当天体验教练带我们体验到的是 115km/h 。

理想 i6 在这个标准下快速变道时,你能明显的感受到理想 i6 悬架会快速下压,然后就是悬架下压着通过高速变道,所以整个车身姿态在控制范围,尾部不会摇摆。

做为参考,我们也在教练的带领下体验了特斯拉 Model Y 焕新版。

同样是 115km/h 通过相同的锥桶设置, Model Y 进去后悬架下压速度控制的更好,但因为悬架会出现下压后快速回弹导致需要修正方向盘,所以 Model Y 的尾部摆幅反而更夸张。

视频上传成功

因此单就这个场景体验来看,理想 i6 车身摆幅控制的确实更让车内乘客安心。

其次就是飞坡,理想 i6 以 60km/h 飞坡时悬架处理的也是比较干脆,落地一次拉住,没有多余的动作,为了参考这一次飞坡也提供了软件参数给大家参考。

包括过减速带和密集钢筋路,理想 i6 的车身姿态摆幅控制的都不错。

总结来看,理想 i6 在灵活性、静谧性和好开这几个方面表现确实不错,但大方向依然是以家庭舒适为主的去追求运动。

七、能耗测试 驱动能耗 12.8kWh/100km

其次就是能耗的小测试,这一次试驾是在北京密云,在密云机场的场地试驾体验结束后,我就驾驶着单电机版本的理想 i6 跑了一段既有高速又有城市的路段。

出发时车上是有我同事和随行教练,一共是三个人,单个体重都在 75kg 以上,空调设置在 22 摄氏度,驾驶模式节能、运动都有调节。

最终跑了 67.7km 到达目的地,中控显示跑了 67.7km 消耗了 84km ,达成率在 80.6% ,驱动能耗在 12.8kWh/100km 。

除此之外,我看了下方向盘上的自充电后的能耗,自充电后一共跑了 194.7km ,这 194.7km 还有我不知道谁开的,也不知道跑了哪些线路。

但试驾车肯定存在急加速、高性能模式体验,最终显示的驱动能耗是 13.7kWh/100km ,试驾车有这个成绩我觉得很不错了。

当然了,这次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后续拿车我们也会基于新出行 XCX-Test 标准进行续航测试,大家可以关注下。

八、5C 超充桩充电测试

其次就是 5C 超充测试,理想 i6 也是全系标配 87.3kWh 的 5C 磷酸铁锂电池,试驾时间有限,所以理想汽车也准备了一份 i6 充电测试素材。

从 7% 开始充起,在 13.67% 电量时达到了 512.2kW 的峰值充电功率,在 66% 电量前充电功率都维持在 300kW 以上,在 78.98% 前充电功率都维持在 231kW 以上。

峰值充电功率 512.2kW
66% 电量前充电功率都维持在 300kW 以上
78.98% 前充电功率都维持在 231kW 以上

最终从 7% 充到 79% 用时 10 分钟左右,CLTC 续航由最初的 50km 充至 569km,新增 CLTC 纯电续航 519km。从 30% 到 79% 用时 7 分 26 秒。

视频上传成功

九、 VLA 辅助驾驶 8.1.0 版本体验

其次就是辅助驾驶体验,这一次我们同样是在两驱版车型上体验到了基于 Thor-U 芯片的 AD Max 辅助驾驶。

而且这一次理想 i6 交付后将直接更新到 8.1.0 版本。

先说结果,我们从场地出发到密云机场,中间还设置了几个途径点,最终表现是全程零接管,包括最终到达密云机场停车场停好车

虽然我们不能单纯的用是否零接管来评价一套辅助驾驶的好坏,但这次理想 i6 在零接管的基础上,效率、安心感、加减速和绕行都做的不错,属于是全方位都可以。

接下来我们就拆分几个小场景和大家聊一聊。

1、触发倒车避让场景

首先第一个场景是从园区内出发,出发的时候在左转路口时我们遇到了一个三角场景,也就是三台车形成一个三角形,前方一台开着辅助驾驶的理想 i6 ,左侧是一个准备左转的考斯特。

这个时候考斯特是想左转,但我所处位置又挡住了考斯特,而前方的理想 i6 又挡住了我驾驶的理想 i6 ,最终我的理想 i6 倒车,然后前车驶离后有了通行空间继续驾离。

视频上传成功

其次就是路边起步,开启辅助驾驶时距离前方车辆较近,系统也会执行倒车,然后驶出停车位,之前早期抢先体验 i8 的时候就有这个功能,但当时我试了几次都没能触发出这个功能。

视频上传成功

2、路口掉头

其次就是路口掉头场景,按导航行驶时遇到需要掉头的场景,理想 i6 也会向右侧打一把方向来扩大掉头半径,然后再掉头。

整体表现还是比较丝滑的,但掉头后的加速以及变道还可以再优化下。

视频上传成功

除了常规的路线掉头外,我还尝试用语言操控理想 i6 在路口掉头。

视频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相邻的两个路口,前面是一个无信号灯的路口,后面是一个有信号灯的路口,但从划线来看两个路口都能掉头。

但从我发起语音掉头指令并执行的结果来看,理想 i6 的 辅助驾驶系统选择的是红绿灯路口掉头,而不是不用等红绿灯的路口掉头,感觉也可以优化下。

视频上传成功

3、内部道路

还有就是到达密云机场时准备进入内部道路,可以看到这里有摆放的防撞移动拒马,系统较早识别并寻找到入口进入内部路。

视频上传成功

4 、语言控车

语音控车这个在之前的视频中就聊过,我们可以通过唤醒「小理师傅」来语音下达辅助驾驶控制指令,包括左右变道、调节跟车距离、超车等等各种功能。

视频上传成功

体验下来理想 i6 的 8.1.0 版本的辅助驾驶表现确实不错,但也提醒一下大家,每个人对辅助驾驶的预期不同,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使用辅助驾驶,了解能力边界,不可盲目操作。

十、对比特斯拉 Model Y 、 YU7 和 R7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理想 i6 的竞品,过去一段时间理想汽车一直说的都是“ 67Y ”,也就是特斯拉 Model Y 和小米 YU7 ,但其实还有智界 R7 。

这几款车型我也刚好都有体验过,所以在这里简单聊下我对这几台车的主观感受。

设计方面,这四款车型属于是各有特色,但这四款车型均不属于传统 SUV 造型的设计,至于大家喜欢哪一款,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侧面比例最能看清四款车型外观设计差异,理想 i6、特斯拉 Model Y 和智界 R7 更追求乘员舱空间,小米 YU7 提供了超长车头设计。

四车均采用贯穿式尾灯,但几家的布局和设计确实有点不一样。

内饰设计上,这四款车型只有理想 i6 提供了副驾娱乐大屏,特斯拉 Model Y 、小米 YU7 和智界 R7 则是单个的横置中控大屏。

但在智能座舱交互体验上,我个人觉得理想 i6 车机交互表现是最好的,小米 YU7 和智界 R7 依托于自身实力,在和手机互联方面做的会更好,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日常出行时驾驶 i6、YU7 和 R7 都可以摆脱手机。

在乘坐舒适性配置上,小米 YU7 和智界 R7 提供分段式腿托,理想 i6 支持坐垫抬起,特斯拉 Model Y 则不支持。

但从我实际体验来看,智界 R7 的零重力座椅对于午休来说也确实会更方便舒适。

乘坐空间方面,理想 i6 要更大,其次就是智界 R7 、小米 YU7 和特斯拉 Model Y ,在乘坐舒适性上也是理想 i6 会更好一点,其次是 R7。

总结来看,这四款车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理想 i6 属于内饰空间、配置、舒适性以及智能座舱确实很到位,而且 VLA 8.1.0 版本的辅助驾驶表现也很不错;

智界 R7 在空间也很不错的情况下,它的零重力座椅舒适性、唯一支持二排可选座椅按摩、非常强的辅助驾驶能力,而且 R7 是这四款车型中唯一提供增程的;

小米 YU7 乘员舱空间没理想 i6 和智界 R7 那么强,但舒适性要也比特斯拉 Model Y 强很多,配合自己比较强的生态。

特斯拉 Model Y 能耗、品牌和驾驶运动感则要更好。

编辑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理想 i6 静态体验的所有内容了,我尽可能的还原我感知到的每一个参数和细节,但有些东西确实是文字无法描述的,因此我还是推荐大家亲自去店里看看实车并试驾体验。

谈到理想 i6,我相信路边吃瓜群众最能反驳的肯定是那句“这外观也叫SUV”?

还是那句话,理想 i6 的造型确实和常规 SUV 不一样,在这个不一样的造型之下,我们从它能带来什么角度去看,理想 i6 确实带来了低能耗、大空间和高静谧性。

除此之外,理想汽车给这个要杀向红海市场的理想 i6 配上了很多过去在 6 系上看不到的配置,包括 21.4 英寸后排吸顶屏、皇后座、手动遮阳帘,甚至是单电机。

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只能等待最终市场反馈,但理想确实给出了属于他的诚意。

但抛开它像什么不谈,就看 i6 实现的空间,带来的配置以及体验来说,理想 i6 确实是一款好车。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内容{{ eyes_only ? '公开' : '仅自己' }}可见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feature?'撤销':'进'}}精选库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