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聊聊李想和理想(3)
文章

昨天连发两条讨论理想和李想的帖子,没想到都有人关注和讨论,索性就再写一条。😁

PS:先说一下前提,我几乎不会玩也几乎不玩游戏,非常菜,这里只是就着以前打游戏的短暂经历说一下我个人的感觉,有错漏之处还望见谅。

我一直有一个感觉,李想做理想汽车的策略和我以前玩的一款驾驶摩托车游戏的策略很像。

我玩的那款游戏需要骑着各种摩托车完成各种挑战,但是随着游戏关卡的推进,对摩托车的速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但是买摩托车的钱很多,而且每款摩托的速度提升有限,我买不起,怎么办?

我就想了一个办法,不按照游戏里的安排每台都买,只买性价比最高的,所以几乎都是隔一台买一台,甚至有时候是隔两台才买一台。买的那台我会骑很长时间,用它完成很多关卡,如果升级潜力够,我会把金币优先用来升级现有的摩托车上,而不是买新的摩托车。

但是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我骑的摩托车低于游戏建议的配置,有时候只能够到关卡的最低要求,但是我靠着自己的“技术”完成了一个个关卡,直到这台摩托车再也无法通过下一个关卡,我才会买下一台摩托车。把“金币”花到刀刃上,每一枚金币都花出最大价值。

看到这,你也许已经能明白一些,理想的“抠门”不就是这样吗?对的,但是我想说最像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游戏策略。

你看我是隔代买摩托车,只买最实惠最有性价比的那台(偶尔碰到自己非常喜欢的同时性价比不错也会买),用一台抵N台,不断升级,一代打数代。看到这你也许会觉得,这和理想做ONE和L系列不是很像吗?一台车(套娃)打别人很多车,一代车常规升级打别人几代车。

但最像的还不是这些。最像的是我们都是苟着,猥琐发育。就像理想创业之初资金有限的时候,选择了一条一点也不酷不新势力但是极其实用性价比极高的赛道:增程汽车(理想ONE),然后就卖爆了。

有钱有能力之后就开始做(相对于ONE)跨代升级的增程车型:L系列。L系列卖爆之后,有了更多的钱、资源和人才,就又想着一步到位,直接做跨代的纯电车——MEGA,只是这次失败了。

但是李想和理想的策略并没有改变:L系列今年常规升级,把希望寄托于明年整个大的跨代升级,想着继续横扫对手。但是等不到你明年横扫对手呢,今年只常规升级的产品竞争力就撑不住了,就像我那台只能达到游戏最低要求的摩托车。

这种策略也许在游戏中可以,但是在现实中很难持续,尤其是制造业。总想苟着猥琐发育,不浪费一分钱,不踩一点弯路,等到技术成熟市场成熟时机成熟之际再饱和投入,做出跨代产品,一举超过别人(以前的小米也有这个缺点),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这违背客观规律啊。

别人那么多年的辛苦是白付出的?技术是白积累的?坑是白踩的?钱是白花的?

你前面啥都不想付出只过轻松日子,一看机会来了,就只想靠钱砸,靠饱和投入,靠抢跑,靠爆发,就一举超过别人,凭什么?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这不现实。别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真金白银买的教训,是时间留给他们的财富。你凭什么就觉得自己不一样,不用做这些?

其实李想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这从他的个人成长和连续的创业经历也能看得出,但是有时候过度依赖和相信这种聪明也不全然是一件好事。

中国有一句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这里的“聪明”就只是“小聪明”,小聪明可能能让你一时成功,但是小聪明没有进化成智慧的话,你就很难获得更大的真正的成功,而你已经获得的这些成功也很难守住(很像理想的销量了)。会被那些你看不上的没那么聪明但是十年如一日下笨功夫的人,或者同样聪明但是比你更踏实肯下苦功夫练硬功夫的人打败!

其实说这么多“批评”和“看衰”李想的话,并不是为了贬低他。

相反,李想把理想汽车从ONE到L系列做到现在,除去短暂和暂时的失利,从蔚小理中钱最少最不被人看好,到把它做成了中国营收最高最先盈利现金最多最成功的新势力,推出的车型ONE和L系列车型被无数车企模仿,都说明李想当初的这些策略和产品是多么得成功。

甚至有时候会让人羡慕,他是怎么想到这些招的?换做其他人一定想不出来,想出来也做不到这么好。就像说现在的年轻人,这是什么“邪修”武功,一出手直接震惊老师傅(当年李书福车展给想哥竖大拇指的图片大家都还记得吧)?

所以恰恰说明李想是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天纵奇才。

而我说这些呢,就是不希望这个天纵奇才被自己的“小聪明”给毁了。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无论你是什么天纵奇才,仍然需要把基本功日复一日地苦练扎实,不断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最终才能真正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武功,成为一代宗师。

而光靠天赋或者聪明是绝对不可能成就一代宗师的。武侠小说里也有不少比主角天赋、悟性还高的天才,但要么因为急功近利走火入魔成为一代邪修,要么因为心术不正遭到反噬最终沦为废人,命运悲惨,令人唏嘘。

现实世界纵然不会如此,但是创业失败、人生失败的聪明人同样大有人在。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抛开不可控的因素外,主观因素很多是因为不够踏实,不愿吃苦下笨功夫,眼高手低,总想走捷径、出奇招,总想一步超过别人三步,结果扯着裆了

最后,为什么关于想哥我说这么多,因为我和他有相像的地方,从他身上我能看到自己。自己也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亏,才得了点滴的经验教训(虽然现在并没有贯彻实行多少)。而且我肯定远不如想哥聪明,也远不如想哥踏实,更远没有想哥能吃苦,只是有感而发,唠唠叨叨,仅此而已,看官们莫要见怪。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内容{{ eyes_only ? '公开' : '仅自己' }}可见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feature?'撤销':'进'}}精选库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