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人民智库最新报告:超7成受访者认可无人驾驶比辅助驾驶更安全
文章

2025年6月,人民智库发起“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与期待”大型公众问卷调查,基于10326份有效问卷,形成《公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与期待调查报告(2025)》。

报告显示,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达到公众信任的重要节点,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载体的无人驾驶产业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超半数受访者有乘坐无人驾驶经历

调查显示,57.42%的受访者表示乘坐过无人驾驶汽车,且整体评价积极。萝卜快跑(30.17%)和特斯拉(20.34%)分别是国内外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市场培育初见成效。在安全性认知上,75.84%的受访者认可无人驾驶比辅助驾驶更安全,这一观点在常驻武汉、重庆和北京的受访者中认同度更高。82.13%的受访者认为“人是交通中最不确定的因素”,疲劳分心驾驶、酒驾和路怒驾驶是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可避免的主要事故类型。同时,86.29%的受访者认为“安全并不等于零事故”,体现了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理性认知。

无人驾驶汽车多元场景期待落地

公众对无人驾驶的期待聚焦于生活出行场景的规模化应用。文旅服务、短途接驳和城市出行是最受公众期待的三大场景。其中,“24小时随叫随到”“车内讲解交互功能”“特色旅游线路探索”是公众最期待的三种无人驾驶文旅新体验。

此外,公务用车、夜间通勤、特殊人群出行等场景也受到公众期待,进一步体现了无人驾驶汽车多场景应用潜力。

超六成受访者看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前景

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展现出高度信心与支持。本次调查中,64.43%的受访者对无人驾驶汽车未来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66.24%的受访者支持国家大力发展无人驾驶。

在政策层面,公众期待国家强化顶层战略布局,通过将无人驾驶纳入十五五规划、加速规模化应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推动产业突破。《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技术革新中的新质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无人驾驶将为劳动者重新定义生产工具,通过人机互补、人机协同催生新岗位(如测试员、标注师、数据工程师等),推动劳动力结构转型。

本次调查显示,22.3%的受访者关注技术变革过程中的劳动力转型问题,22.81%期待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培训支持。同时,无人驾驶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法律问题也是受访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35.84%的受访者期待构建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明确事故责任边界。

作为无人技术最有潜力率先规模化落地的领域之一,中国无人驾驶的规模化应用已按下加速键,公众的高度期待与理性认知,正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助力。

在技术信任节点与政策突破窗口期的双重加持下,中国无人驾驶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拓展应用场景、加速规模化发展、完善基建,我国有望在全球智能出行赛道抢占制高点。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内容{{ eyes_only ? '公开' : '仅自己' }}可见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feature?'撤销':'进'}}精选库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