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8 月 29 日,全新 MG4 在 2025 成都车展上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 5 款车型配置,限时售价区间 6.58-9.98 万元。在这个价格基础上,全新 MG4 顶格配置了半固态电池、OPPO X MG 手车互联、座椅通风加热等在同级越级的配置,堪称越级。
在成都车展发布会后,我们也和 MG 品牌以及上汽的高层进行了一轮访谈,聊聊 MG4 车型大热背后的思考以及 MG4 能够在 A0 级市场爆火的秘诀,以下是访谈摘选。

专访领导:
- 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俞经民
- 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 邵景峰
- 上汽乘用车 MG 品牌事业部总经理 陈萃
媒体:现在全新 MG4 不同配置订单占比是什么情况?在销售渠道上,刚才贾总也爆了料,具体做了哪些准备?
陈萃:我们这次也挺出乎意料的,全新 MG4 两个最高配订单占比 50% 以上,入门款占比比较少,目前只有 10% 左右,第二条线占到 37% 。整体订单结构比我们预期的要更好。这次通过小订和大定的模式,也帮助我们提前做了准备。 8 月 5 日预售发布会, 24 个小时获得 1 万张小订订单,看到结果之后,我们马上调整了整个生产结构,这样就能保证在今天上市后,接下来的周末,客户到展厅能够看到车,下周及以后我们能够把客户想要的车全部交到他们手上。

俞经民:MG是为年轻人服务的品牌,所以年轻人对我们的要求就两个字—— “听劝”。 8 月 5 日全新 MG4 预售,小订就爆掉了。用户说如果 9 月 5 日上市大定,晚了,我们就提前到今天,在成都车展上市。用户跟我们讲,开学了想开车,我们推出“先行者计划”,拿出了 500 个优先提⻋的限量额度。
从小订到大定,我们也在创新。今天陈萃又玩了个新的,今天晚上 7 点开放大定。现在全国 400 家店、 200 家快闪店,线上线下都很忙碌,最近一个礼拜的订单也是以很快的速度往上走。 437 续航版 9 月份全面交付; 530 续航 +L2+ 辅助驾驶 +15.6 英寸屏的版本, 10 月份交付;半固态电池版 12 月交付。
大家可能被我们 7 万内的 400 公里续航吸引了,被 9 万多的 530 公里续航吸引了,被 10 万内的半固态电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线成熟产品装上全球车吸引了。但整个的梯度、比例会往上走,所以我们将成为 7 万到 10 万的王者。

媒体:今天陈总的演讲我觉得特别慷慨激扬,让人眼前一亮。您有一句话说, MG 也是憋了一口气要回主流市场的。想必这个价格肯定是不赚钱的,但是规模可以摊平成本。上个月星愿卖了 42000 台,咱们有没有信心超越它?另外, MG 要到主流市场的话,只有一个爆款开路是不够的,咱们下一个爆款计划是什么样的?
陈萃:很早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聊过全新 MG4 的销量规划,那个时候说目标是 8000 台、 12000 台,视频评论区还有人吐槽我。当时我说“ 12000 ,我就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评论区有个人评论说“ 1200 ,我也把这句话放在这里”。网友真的是特别的幽默和有趣。其实当时我们把这台车的销量目标已经定在这个位置,这段时间看起来,其实整个订单是超过预期在增长的。往后整个产销计划,其实在两三周之前,就已经开始全速调整了,接下去我们要去支撑这个销量,我认为空间非常大。
今天到 24 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订单数有多少,用户会去用脚把这个数字投出来。我们就把数字交出来,用成绩说话。
对于全新 MG4 这台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看到我们在这台车上投入的包括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OPPO 智行手车互联等等。事实上,在全新 MG4 之前,像我们展厅里的 MG ES5 ,本身它一样也有很多很棒的技术。接下来对这款车,我们也会做一定的改进,到时候会让大家再认识到一台新的不一样的 ES5 。
时间看得远一点,未来三年我们要推出 13 款新能源车,这不是这几个月里规划的,这些车型在去年就已经全部规划好,而且正在全速开发。接下去我们说 MG 品牌要打到最主流的市场,这不是一个口号。背后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流程、我们的组织,已经完全、充分地做好准备了。
媒体:全新 MG4 有一个特别大的亮点是把 Cyberster 的跑车元素融入到车型中,把这些经典的跑车元素下放到这种 10 万级的产品上,是经过什么样的考量?希望用这种跑车元素来打造新车一种什么样的气质?
邵景峰:Cyberster其实是 MG 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胆的一次尝试,它是全球唯一一款纯电软顶敞篷 + 电动剪刀门跑车,有很多优秀的元素。当然也有人会对这款车的设计元素产生质疑,比如箭头尾灯有些视觉上的相似等等。在设计这台车的时候,我跟卡班深刻交流过,箭头灯是否能够沿用到这台车上?其实两台车摆在一起,大家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鲜明的视觉符号的传达与传承。在这里,我们确确实实有过一定的纠结,有过深刻的讨论。
将优秀的设计元素进行推广,是所有的汽车设计必须要做到的。这台车不仅仅是尾部设计元素,包括头灯、跑车进气的气道等都会有传承。未来,我们也会继续选取能够代表 MG 未来的优秀的设计元素进行迭代,推出符合全新一代的 MG 品牌设计的车型,这其中有轿跑车型,也有 SUV 车型。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能够重回主流赛道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在技术层面,陈萃在预售发布会也讲了,我们在进行技术反攻。我觉得这两点加持之后, MG 品牌能够带给大家更加鲜明的形象。既然我们要重新回归到这个赛道,我们是进攻者,在造型语言上不应该太过于保守。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取舍。但是 MG 毕竟是全球车,在全球范围里卖这么多国家,确实要做很多权衡。但有一点, MG 品牌百年的速度、激情、年轻、时尚,这个基因不会改变。我们会用更多的全世界能够理解的符号来彰显 MG 未来的设计。

媒体:今天公布半固态电池价格杀到 10 万以内,大家觉得半固态、固态,离我们很远,新车 12 月份交付,如果用户定得多,排产是什么样的情况?在半固态电池领域,上汽确实是先行者,怎么样让用户更好感受到上汽在技术方面的领先?
俞经民:现在新能源汽车自发的研究都比较深入,关于半固态、固态电池,这一两年业界讨论也比较深刻。 8 月 5 日预售,我们没有给出半固态版本的价格,大家也有质疑。直到上个礼拜,半固态电池车型的公告出来了。我们保证将人类第一次产线成熟的半固态电池批量装上全新 MG4 这款全球车,今年 12 月一定能交付。
可能产线的改造也会耽误一点产能的实现,但也要克服困难,实现批量交付,就是四位数之上的交付。在过去三个礼拜虽然没有公布价格,也有不少用户出于盲订,给了很大的反馈。我们从 7 月底的 7 家快闪店,到 8 月 5 日的七、八十家快闪店,到陆续又开出 120 家快闪店,我们都到第一线,和 500 名上汽集团志愿者并肩奋战,去直面客户。我就接待了一位准车主,她说“我要选半固态、喜欢东来紫。”我说别的颜色你考虑吗?她说“我就喜欢这个颜色”。我说半固态要晚一点, 11 月底才能 SOP , 12 月才能批量交付。我说你是不是不要等了, 430 续航和 530 续航的配置都不错,你先买先享受。她说也可以考虑,但是她是真心要买半固态电池的车子。她是奥迪 A4 的车主。全新 MG4 小订 4.5 万台,统计下来,中高配和高配的订单占比一半以上。他们需要什么?需要真正的好车。当然每个人都会拥抱性价比,但是性价比背后是技术平权。这是 MG 在践行品牌的承诺。我想从 MG 品牌到上汽 MG ,到上汽集团,我们都是实打实的。
大家可以翻开我们的历史,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上汽最不行的就是吹牛,最不会吹牛,说到就怕做不到。这一点和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OPPO 是英雄相惜的,他们的企业文化叫做“本分”,是“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他们还有 16 个字,叫“智慧懂你、无缝连接、信赖安全、创新设计”,和我们特别合拍,所以我们和 OPPO 的合作是五年磨一剑,现在手车互联绝对是第一阵营,也能持续领先。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品牌,我们说到一定就做到,不会去忽悠,更不会辜负用户对我们的信赖和偏爱。
陈萃:说到半固态我也忍不住想说两句。好的技术不一定是很贵、需要客户付出很多溢价、让商家要赚很多的钱才能拿到的。今天在发布会上提到的 MGB 这台车,在当时那个年代,它的价格是保时捷 911 的 1/3 到 1/4 ,客户花保时捷 1/3 到 1/4 的价格,同样能体验到跑车的平权。今天我一直在讲一个词就是“平权”。今天在半固态电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一个全球首发的半固态电池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加更多的价格去卖,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没有人可以再拿出一个半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跟我们一起卖,那我们完全可以做更高的溢价。为什么我们要做到这个价格?我觉得这是 MG 品牌底子里平权的理念。
另外,半固态电池的好处怎么样感知?我希望它的好处,用户永远不要感知到。为什么?因为半固态最大的亮点是安全性,我不希望有任何的事情发生,让用户去感知安全,不要!但是这块电池放到这台车上,半固态技术放在这里就是绝对安全的标准。我们 8 月 5 日也展示了 10 针、三向穿刺,没有人敢做这个实验。安全是无价的,但是即使安全是无价的,我们要把安全技术用平权的方式给客户。不要因为它无价,给它去加一个很高的价格去赚很多的钱,这个我们做不到。
媒体: MG 是一个非常年轻化的品牌,是非常听劝的。想问一下我们在面向年轻人时,有没有特别的营销手段是比较有亮点的?在全新 MG4 终端销量中,女性跟男性用户的占比情况怎么样?
陈萃:目前全新 MG4 小订用户中,女性车主占比接近 60% ,依然有 40% 的男性车主在选我们的车。其实在 8 月 5 日预售的时候,我们讲防晒,讲柔光化妆镜,这些看似是给女性的装备,我觉得在今天不是。依然是平权的理念,为什么男性不能用化妆镜?为什么男性不值得配防晒玻璃?所以到今天看到这个结果,我觉得全新 MG4 的包容性是更强的,是一台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包容的多元化的车。
第一个问题讲营销, MG 品牌关键词是年轻、风尚和智趣,其实我相信关注我们品牌的人,很多人也会发现,包括这台全新 MG4 ,之前的 MG5 和 MG7 ,我们有很多的改装车主很喜欢拿这台车子去改、去玩。这次在全新 MG4 身上,我们把一些改出来的车放在这里。 8 月 5 日预售发布会上也都有。
所以基于改装文化,我们再加一样什么东西?我们加 MG 本来就有的车主运营的文化和理念。现在用户运营在国内说得很多,但我觉得用户不是运营的,我们要跟用户玩在一起的。并不是我今天说用户运营, MG 很早就有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车友俱乐部。
接下去我们要把这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我们和用户玩在一起的 Club ,加上从 MG7 、 MG5 到今天这台全新 MG4 的改装文化,我们把它合在一起,它不是只针对女性,而是覆盖男性和女性车主,是一台更多元、更有趣、更年轻的车。
媒体:因为 MG 是全球化的品牌,设计所面临的矛盾也是非常多的,您在确定核心设计团队的时候,比如招人的时候,您最核心的问他的问题是什么,会比较关注哪些方面?
邵景峰:先透露一个信息,目前学工业产品设计的学生里面,女生越来越多。以往色彩设计师女性比较多,但是现在比较多的男性进入到了色彩设计领域。反过来做外型设计的,这一最经典的男性从事的领域,女性设计师也出现了,尤其是在中国,海外还没有看到过多的。
我们寻找未来的“明日汽车设计之星”,主要通过打比赛的形式,已经打了 13 年了,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人才。
这两年对我尤其困扰的是 AI 技术加持之后,评估学生展现出来的技能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一度很抵触,在去年和前年 AI 大行其道的时候,曾经不允许学生使用 AI 技术。但今年我改变了,反而加大任务量,学生必须用 AI 才能实现这个课题。为什么这样?在科技发达的年代,不要阻止技术的进步,但是如何来判断是我们的事情。所以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是通过两波,第一通过打比赛,学生在做总决赛的时候有两个月的实习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另外他在学校的导师给他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判断不出来他的技术到底是 AI 的还是他自己的,但他导师应该能知道这个学生怎么样,我们通过多方的维度去评估。
未来,学生们在技术上拿出一个好的效果图不是问题,真正难的是匹配设计、匹配产品定义,还有匹配独特的市场诉求迅速转化的能力。比如这段时间国内市场上,你会看到展区里面铺天盖地都是女性为主的车型,女性为主的颜色,还有女性为主的内饰布局等等,这跟海外有很大的区分。
打赢这场仗,改成一个个去攻坚。全新 MG4 这款车型同样也会卖到海外。我们看到国内的颜色,在海外有另外一个颜色,所以色彩营销是很多车型设计所必须要做的。确确实实我们很多国内消费者,女生买车的时候,第一眼我喜欢这个颜色,问她还喜欢哪个地方,回答还是我还喜欢这个颜色。在这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要接受这一点。我们在做色彩评审的时候,压力也蛮大的,如何讲好设计的故事和色彩的故事,这跟我们很多的认知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这个线条很复杂,曲面很复杂,设计师用他学术上的观点来对付一下俞总和萃总是没问题的,但颜色的阐述就很艰难,要高于他们的诉求,才能把颜色“推销”出去。但反过来我们在推“东来紫”的时候,这个名字就很吉祥,友商品牌在前两天发布也叫“东来紫”,但全新 MG4 应该是最先命名出去的。颜色对整个团队来讲是越来越重要的。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也会更多考核他对这种美学价值的判断和感悟。因为技术已经不再是那么渴求的了,你的感悟就非常重要了。
媒体:您对现在 MG 的全球销量各个市场的表现满意吗?您觉得未来核心要提升的是哪个市场?我们未来资源的倾斜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俞经民:MG在上汽是妥妥的自主品牌,也是独一份的自主品牌里的全球品牌。上汽来自上海,上海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所以我们对这个品牌的理解天然就有很国际化的思考。
我本人, 2011 年到 2014 年是第一棒集团海外经营负责人,当时叫海外经营筹备组组长,那时候就很明确 MG 品牌要从国内迈向全球。在全球通过这么多年的耕耘,品牌带产品,产品有技术含量,还有最好的 Club 用户的服务,所以我们在全球七大区都有显著的增长。特别骄傲的是 MG 品牌有个根据地叫欧洲,上一代 MG4 现在还卖得不错,不仅在欧洲,在全球卖得也不错。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这一个月全新 MG4 在国内的声音,全球都共享了,所以整个海外经营对这辆车的呼声是要加快,对半固态电池也趋之若鹜,所以我们资源要加上去,现在资源是有点紧的。
MG的 100 年是一个平民跑车的梦,平民跑车背后有颜值的平权,也有技术的平权。新的 100 年出来了,我觉得这个基因没有变。更好的造型、更适合的颜色、更好的内饰、更大的空间、足够的性价比和能够融入生活的、带来最好体验的技术平权,这些资源我们都要保证。全球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市场,中国是单一市场的最大市场。国内卖得好,全球一定卖得更好,这是坚定不移的判断和出发点。国内卖得好,这个资源要保证,全球的适应性的开发也要保证。 MG 的使命是 global ,而不仅仅是中国。
媒体:中国消费者一向喜欢大车,十年前,两厢纯电小车定位还是比较廉价的车,但现在这类车主的画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个细分市场先后有比亚迪海豚、吉利星愿,近期还有极狐 T1 加入,市场一下子澎湃爆发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全新 MG4 所瞄准的精品小车的用户指向哪些人群,它后来居上的胜算到底在哪儿?
陈萃:过去 A 级两厢市场可能比较便宜,大家都在买大车,这是用户在造就这个趋势。
第一是客户需求。过去中国汽车市场,一般来说家里一台车很多人用,你一定是买得越大越好,所以装载能力更强的轿车或者 SUV 大行其道,卖得特别好。到了今天,越来越多人的家里出现了第二台车,纯电是非常好的选择。你要出远门的时候,可能你要开一辆油车或者一辆增程;日常你开纯电车,就非常的经济,因为电费比油费要便宜好多。所以基于整个客户需求的变化和整个消费结构的变化,纯电两厢小车逐步热起来了。
第二是客户的结构。如果把时间拉回到 10 年前去看,现在买车的车主平均年龄一定是下探了很多。这和整个国民消费力变强、金融政策以及消费理念的变化都有关系。越来越多年轻人要买车,但他还不需要一台大车,这时一些精品小车就特别适合他。包括在海外很多发达市场,其实小车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于这两个趋势,当油车迈向新能源后,最先火起来的就是两厢小车。因为新能源市场,客户年龄相对更加年轻,我相信未来大的变化趋势一定在的,这个市场我们认为很有潜力。
我们和其他人比,以什么来胜出?这又可以讲一个半小时。首先,今天的价格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来做的。这是我们跨出新能源攻势 13 台车的第一款,我们在这台车上倾注的资源和决心非常大。从配置来说,包括半固态电池、 OPPO 智行手车互联、防晒玻璃等等,我一个手都数不过来。拿这些东西去跟竞品比,其实大家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拥有诚意的价格和远超他们的产品力,两者合在一起,关于我们对他们的竞争力就无需多言了。我刚刚在发布会上也看到了,我们对面展台的销售顾问排成一排在观看我们的发布会,这个现象就代表我们的竞争力。
媒体:得益于上汽的体系力和实力,未来三年 MG 要推出 13 款新能源车型。在这样密集的“大爆发”情况之下,除了技术与产品层面的准备之外,品牌、渠道等方面是否也进行了相应的布局与规划?
俞经民:什么叫品牌?品牌就是今天陈萃讲全新 MG4 小订好消息的那句概括语,“我们也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你足够优秀。但是请问优秀的人他怎么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品牌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为什么而来?你为谁服务?你想成为怎样更好的自己?这就是你的内驱力。
过去这么多年,平民跑车强调造型颜值要平权、技术要平权。新的 100 年,我们要恪守自己的基因。现在日新月异,汽油车难道不要了吗? MG5 、 MG7 不香吗?我们要做下去的。 MG4 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因为谁卖好了,谁爆单了,我们也马上做一辆,那是全新一代的、已经在欧洲卖爆的电动车。这款车要再领风潮、智领风尚,我们的年轻、风尚、智趣要搭载上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MG ES5 也要全面焕新。
MG要牢记自己的品牌初心和基因,为年轻出行造梦,未来要有更好的轿车、更好的 SUV 、更好的 Cross (跨界车),更好的 Wagon (旅行车)、更好的跑车。这些车身形式搭载不同的汽油和新能源动力总成,包括混动、 EREV 、 EV ,以及半固态到更好的固态,所以投入 100 亿推出 13 辆车并不多。针对每个细分市场每辆车,结合品牌愿望,基于用户需求,如何让产品、市场、销售、服务形成良性循环,是有点压力的。力出一孔,通过各位媒体老师,与用户做最好的沟通,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不因这辆全新 MG4 爆了则浅尝辄止,这是不会的。
媒体:快闪店对全新 MG4 销量的贡献占多大比例?未来这个模式是会继续下去还是会有其他新的渠道模式?
俞经民:对全球的技术反攻,对主体市场我们要打响,这第一枪就是全新 MG4 。销量从现在 45000+ 的小订,从现在宣布了大定价格到晚上的大定开启,肯定有很多的小订已经在电脑上了。这个数字在不断的刷新,而且我对小订转大定, 12 小时、 24 小时、一周、两周,对我们的交付都很有信心。当然我们要加油,产能的瓶颈一定要突破,一定是保质保量的突破,所以后续 13 辆车都值得期待。
上汽集团每逢大事都有志愿者在行动。比如 2010 年世博会, 2019 年开始有进博会,每逢大事,集整个集团之力,志愿者就行动了。这次 500 名志愿者都很辛苦,在全国各地 100 多个城市,前前后后 200 个快闪店,倾注了对自己、对事业、对产品、对品牌的极大的热情。我们的经销商也很感动,说“你们来的人素养很高,执着程度以及与用户直接沟通的能力很明显。”现在看来要通气,上汽要接地气,“上汽”接下气,然后就通气。这个订单就会稳稳的。
媒体:您之前提到过像这种互联网企业,它有两个车企不具备的、不擅长的能力,一个是 To C 的能力,一个是 APP 的软件开发的能力。今年互联网上对于一些汽车品牌出现了很多质疑。现在您怎么看待 To C 的能力?对于汽车行业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挑战?
俞经民:过去汽车厂家其实很注重用户是谁的,因为汽车投入非常大,如果你不知道用户是谁,怎么为他服务好呢。过去 100 年,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缺乏这个手段,也缺乏这个软件的能力。像上汽卖了 1 亿辆车,你一瞬间通过直达的方式,能沟通上多少用户? 3C 产品的品牌,他们天生就比上一代互联网创业公司具备更强的实力、更大的规模量级,用户基数以亿为单位,能够直连客户,开展互联网业务。
原来互联网企业做汽车,软件也比我们强,主要强在 APP 。但 3C 品牌的产品不是这样的,它是软硬结合的。现在这么多人拿手机,手机就是软硬件结合,满满的 AI ,不断的迭代。所以当他们杀进汽车行业的时候,要向他们学习。
得益于上汽的战略从来没有输过,实力从来没有落后过,在业内的合作的口碑一直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和头部 3C 企业展开战略的合作,合作就是为了学习。
我们对汽车的了解日新月异,整个汽车生态也日新月异,你自己要有能力,培养这样的能力,哪里短哪里补。很少有人我们这样还有小订、抢先发车、抢先大定,诚意满满。我们也有汽车厂家的护城河,有我们的长板,也有我们的品牌和企业优势。我们有很多好的想法,希望以满满的情怀和有识之士,一起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