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社区推荐
管理
小米汽车一个月的智驾体验:好用但需谨慎对待
文章

小米汽车智驾系统在不断迭代升级,新版本较老版本在多方面有显著改进,以小米su7车型从基于300万 Clips 数据训练的老版本升级到yu7的1000万Clips版本为例:

第二个零重力逻辑就是我提交的bug,官方处理还是很快的

1.复杂路况处理能力提升

加减速与跟车体验 :老版本在拥堵场景下,跟车时有时会出现加减速不够线性的情况,车辆启停不够平稳,然后造成大家说的晕车感觉。新版本在这方面有了大幅优化,加减速更柔和,跟车稳定性与起步响应速度提升。比如在早晚高峰的拥堵路段,老版本可能会频繁出现急加速、急刹车,让车内乘客感到不适,而新版本能提前识别复杂加塞行为并及时制动减速,车辆行驶更加平稳,舒适性提高了一半。

障碍物绕行表现 :老版本在面对车辆、行人等典型障碍物时,绕行路径规划相对比较生硬,有时甚至会出现多次调整才完成绕行的情况。新版本则在绕行操作上有了质的飞跃,路径规划更高效灵活,操作流畅度大幅提升,绕行成功率提升了一半多。像遇到路边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堆,新版本能迅速规划出合理的绕行路线,一气呵成地通过。

2.变道与路口通行优化 :

变道决策逻辑 :老版本在综合判断路况进行变道时,决策过程偏保守,有时明明有合适的变道时机却没有及时执行,导致通行效率不高。新版本的变道决策更精准果断,会综合考虑前后车辆速度、距离等多方面因素,整体变道成功率提高。在高速上需要超车变道时,新版本能更快做出判断并完成变道动作,减少在超车道上的停留时间。

路口通行能力 :老版本在通过路口时,对国内复杂路口交通逻辑的理解不够深入,轨迹规划不够合理,在人车混行的路口容易出现通行缓慢甚至短暂停滞的情况。新版本则能更好地理解中国路口的 “游戏规则”,通过复杂路口的成功率提升 20%多,例如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能准确判断优先通行权,合理规划行驶轨迹,平稳通过路口。

3.高速场景稳定性增强 :

老版本的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遇到道路曲率较大的弯道、多车连续变道等场景时,稳定性欠佳,偶尔会出现短暂的系统判断失误,需要自己接管。新版本将城区驾驶技术架构扩展至高速场景,高速领航辅助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升,面对复杂高速路况时,能更稳定地运行,并且大弯道也很平稳的运行了。 比如遇到大货车长时间占据左道时,系统能够提前 500 米就开始向右变道,并且在变道过程中,还能主动减速避让旁边突然加塞的小轿车,整个过程无需我手动接管。在面对施工路段的锥桶群时,它也能准确识别,并沿着锥桶边缘精准行驶,甚至比我手动打方向还要更贴近车道线。 

4.城市道路:有进步但仍需完善

城市道路的早晚高峰通勤场景中,小米智驾的表现比我预期的要好一些,但距离能够让驾驶者 “完全放心” 还有较大差距。系统在一些方面表现不错,例如它能够识别红绿灯,并且实现跟车再启动,在过直角弯时,方向盘的转动也较为自然,颇有老司机打方向的感觉。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遇到匝道辅助线或者公交车站辅助线时,系统有时会出现误识别的情况,进而导致短暂退出或者做出错误的拐弯动作,这就需要驾驶者及时手动接管,好在这种情况对驾驶的影响不算太大。另外,当遇到路口有电动车或者行人鬼探头时,系统的刹车反应会比较急促,容易出现急点头现象,乘坐体验不太好。

5.泊车辅助功能新增与优化 :

自动泊车功能是小米智驾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部分 。老版本的泊车辅助功能相对基础,仅能实现常规的垂直、侧方车位泊入,且在一些狭窄车位或者周边环境复杂时,容易出现泊车失败的情况。新版本新增了多项实用功能,比如直线移车辅助中的忽略侧向障碍物选项,在狭窄空间挪车时更加灵活;寻位泊车辅助的漫游模式,能在复杂停车环境中自动寻找车位;还引入了误加速抑制辅助(MAI)功能,有效降低因误操作导致突发加速的风险 ,全方位提升了泊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有一次在地库遇到一个非常狭窄的垂直车位,左右两侧仅各留 20cm 的空间,系统在倒车时,后视镜离边柱最近时仅 5cm,其精准度远超我手动停车。不过,寻位泊车功能在跨楼层时还是会面临较大压力,而在单楼层的地库中则表现得游刃有余。 

朋友的su7给我展示自动泊车

6.个人提醒,及时更新系统版本 :

小米汽车会不断优化智驾系统,新的系统版本往往在能耗管理方面有改进。例如,新版本可能优化了动力系统与智驾系统的协同工作,使能量分配更合理;或者对传感器数据处理算法进行升级,让智驾系统对路况判断更精准,从而更高效地控制车辆能耗。驾驶者应关注车辆的系统更新提示,及时通过 OTA 升级到最新版本,以便享受到最新的能耗优化成果 。同时,定期到官方授权的服务中心进行车辆检测,确保智驾系统以及整车的各项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为更好地利用智驾系统的能耗优势提供保障。

结尾感想

对小米智驾,我的态度是既认可其带来的便捷,又保持谨慎。它在特定场景的出色表现,让我看到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潜力,为驾驶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它在复杂路况和特殊环境下的不足,也提醒我智能驾驶尚未成熟,不能完全依赖。每次使用智驾功能,我都会保持高度警惕,脚随时放在刹车踏板上,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毕竟,安全是驾驶的首要前提,在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的判断和操控依然至关重要。

不足在于:雨天车道线模糊时提示接管,语音播报偏频繁,偶尔误报“请手握方向盘”。每月OTA都在进步,最近一次更新后,路口博弈更老练。50公里通勤,智驾占比七成,疲劳感大减,已离不开它了。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内容{{ eyes_only ? '公开' : '仅自己' }}可见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feature?'撤销':'进'}}精选库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